{$cfg_webname}
主页 > 土木工程 > 建筑结构 >

五层4400平米框架结构办公综合楼设计(含CAD建筑图,结构图)

来源:wenku168.com  资料编号:WK1687570 资料等级:★★★★★ %E8%B5%84%E6%96%99%E7%BC%96%E5%8F%B7%EF%BC%9AWK1687570
资料介绍

五层4400平米框架结构办公综合楼设计(含CAD建筑图,结构图)(cad建筑图9张,结构图11张,计算书30000字)
工程概况
江苏振华特种电缆公司综合楼总建筑面积约4400m2,按照规划要求,拟建层数为5层的框架结构。
(1) 冬季主导风向东北风,平均风速2.6m/s,夏季主导风向东南风,平均风速2.6m/s,最大风速23.7m/s。
(2) 最大积雪厚度0.32m,基本雪压So=0.4kN/m2,基本风压ω0=0.4kN/m2, 土壤最大冻结深度0.09m。
(3) 常年地下水位低于-1.3m,水质对混凝土没有侵蚀作用。
(4) 抗震设防烈度七度,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

本工程采用框架结构体系,框架抗震等级为三级。本工程耐火等级为二级,其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及燃烧性能均按民用建筑设计规范(GBJI0I8-7)执行.全部图纸尺寸除标高以米为单位外均以毫米为单位。本工程结构图中所注标高均为结构标高。
3.3 主体工程设计
⒈    全部单向板底筋短向放置在底层,长向放置在短向筋上.
⒉    框架柱与砖墙连接均需间隔500高、在柱内预埋并向外伸出长度不小于1000的2φ6的钢筋与砌体相连接。
⒊    主体工程内预留洞、预埋件应与其他相关专业配合施工,严禁在结构构件上事后凿洞。凡柱、板、梁及混凝土墙上开洞必须满足相关规范要求。
⒋    凡建筑图中未设墙处今后需加隔墙时,只允许加轻质隔墙。
⒌    框架梁上下立筋除图中注明外均不宜有接头,不可避免时,必须采用焊接接头,同一截面内钢筋的接头面积不多于钢筋总面积的50%.
 

五层4400平米框架结构办公综合楼设计(含CAD建筑图,结构图)
五层4400平米框架结构办公综合楼设计(含CAD建筑图,结构图)
五层4400平米框架结构办公综合楼设计(含CAD建筑图,结构图)
五层4400平米框架结构办公综合楼设计(含CAD建筑图,结构图)


目    录
1       引言……………………………………………………………………………2
2       建筑设计说明…………………………………………………………………2
2.1   平面设计………………………………………………………………………3
2.2   剖面设计………………………………………………………………………4
2.3   立面设计………………………………………………………………………4
2.4   构造和建筑设计措施…………………………………………………………5
3       结构设计说明…………………………………………………………………7
3.1   工程概况………………………………………………………………………7
3.2   设计主要依据和资料…………………………………………………………7
3.3   主体工程设计…………………………………………………………………8
3.4   结构设计方案及布置  ………………………………………………………8
3.5   施工材料 ……………………………………………………………………11
3.6   施工要求及其他涉及说明 …………………………………………………12
4       结构计算书 …………………………………………………………………12
4.1   工程概况 ……………………………………………………………………12
4.2   结构布置及计算简图 ………………………………………………………13
4.3     荷载计算 ……………………………………………………………………16
4.4     地震作用计算 ………………………………………………………………23
4.5     竖向荷载作用框架内力计算 ………………………………………………35
4.6     风荷载计算 …………………………………………………………………45
4.7     内力组合 ……………………………………………………………………51
4.8     截面设计 ……………………………………………………………………57
4.9     楼板设计 ……………………………………………………………………62
4.10     楼梯设计 ……………………………………………………………………68
4.11     基础设计 ……………………………………………………………………72
5     电算 …………………………………………………………………………81
结论…………………………………………………………………………………152
致谢…………………………………………………………………………………153
参考文献……………………………………………………………………………154

推荐资料